[中医养生 / 古代医书]最热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中医养生 / 古代医书最新资讯
-
黄帝内经中认为脉应阴阳四时的道理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认为脉应阴阳四时的道理 【原文】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1)。万物之外,六合(2)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有关诊法的原理及应用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关诊法的原理及应用 【原文】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1),病进而色弊;绵绵(2)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诊脉的最佳时间以及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诊脉的最佳时间以及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 【原文】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1),阴气未动,阳气未散(2),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3)。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4),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如何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诊断意义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如何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诊断意义 【原文】 搏脉痹(1),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2),虚泄为夺血(3)。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4)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根据面色的变化诊察疾病的要领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根据面色的变化诊察疾病的要领 【原文】 容色(1)见上下左右,各在(2)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3)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诊法察神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诊法察神的重要性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1),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2),《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3)。 神转不回(4...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水肿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和护理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水肿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和护理 【原文】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1),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2)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3),...
全文阅读08-02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水肿 黄帝内经 水肿病
-
黄帝内经中医患标本关系在治疗中的作用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医患标本关系在治疗中的作用 【原文】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1),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病人神机对疗效的影响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病人神机对疗效的影响 【原文】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1)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2)卫除...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制作汤液醪醴的原料及其用途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制作汤液醪醴的原料及其用途 【原文】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1)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认为的地域差异性及其不同致病特点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认为的地域差异性及其不同致病特点 【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1)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2),盐者胜血(3...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独取寸口脉诊察脏腑疾病的原理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独取寸口脉诊察脏腑疾病的原理 【原文】 帝曰:气口(1)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2)。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3)于气口,故五气(4)入鼻,藏于心肺...
全文阅读07-30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寸口脉 脏腑
-
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1),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2),此六者,地气(3)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
全文阅读 -
乌头煎及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寒疝病
金匮要略原文: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乌头煎主之。 语译: 患腹部疼痛,出现弦紧的脉象,弦脉表示为阳虚,卫气不行,所以怕冷;紧脉表示为寒邪壅滞于胃,因此不...
全文阅读04-19栏目:【金匮要略】 相关内容: 当归生姜羊肉汤 生姜羊肉汤 当归 生姜 羊肉 寒疝病 乌头煎 乌头 寒疝 羊肉汤 姜 寒
-
肋下疼痛,阴寒内盛使用大黄附子汤和赤丸方
金匮要略原文: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语译: 如果胁下一侧疼痛,出现发热,脉象紧弦的,属于寒实证,应当用温下法,应当服用大黄附子汤治疗。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原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全文阅读04-18栏目:【金匮要略】 相关内容: 大黄 疼痛 大黄附子汤 阴寒内盛 赤丸方 附子汤 寒 附子
-
大柴胡汤及大建中汤治疗心窝疼痛,胀满
金匮要略原文: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语译: 如果用手按压心窝部位,感觉胀满疼痛的,属于实证,应当用攻下法,应当服用大柴胡汤治疗。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全文阅读04-17栏目:【金匮要略】 相关内容: 大建中汤 大柴胡汤 疼痛 柴胡 柴胡汤 胀满 建中汤
-
附子粳米汤及厚朴三物汤治疗腹部受寒,疼痛,便秘
金匮要略原文: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语译: 腹部受寒邪侵袭,出现肠鸣腹痛,胸胁逆满,呕吐,应当服用附子粳米汤治疗。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炒熟 原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
全文阅读04-16栏目:【金匮要略】 相关内容: 便秘 疼痛 附子粳米汤 厚朴三物汤 粳米 受寒 寒 附子
-
厚朴七物汤治疗腹部胀满
金匮要略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语译: 如果趺阳部出现微弦的脉象,应当兼有腹部胀满,如果腹部不胀满的,必定会出现大便困难,两侧腋下至腰部疼痛,这是由于下焦阳虚,寒气从下上逆的缘故,应当用温...
全文阅读04-15栏目:【金匮要略】 相关内容: 腹部胀满 厚朴七物汤 胀满
-
黄帝内经中的五色诊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五色诊 【原文】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1)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2)招尤(3),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胀,支鬲胁(4),下厥...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脏,五味,五色的关系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脏,五味,五色的关系 【原文】 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1)者死,黑如(2)者死,赤如(3)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4)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原文】心之合(1)脉也,其荣(2)色也,其主(3)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脏的基本性能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脏的基本性能 【原文】 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1)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2),通于秋气。肾者,主蛰(3),封藏(4)之本,...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四时五气的确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四时五气的确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原文】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1),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三才合一的思想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三才合一的思想 【原文】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1),日六竟而周甲(2),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古代中国对时间的计数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古代中国对时间的计数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1)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2),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3),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4),气之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