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古代医书]最热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中医养生 / 古代医书最新资讯
-
黄帝内经中生命的形成及其天人相应的规律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生命的形成及其天人相应的规律 【原文】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1),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2),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3)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应以及知常达变以外知内的道理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应以及知常达变以外知内的道理 【原文】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1)日深,著(2)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相合的观点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相合的观点 【原文】 五病(1)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2),搏阴则为(3),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脏所恶,五脏化液和五味所禁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脏所恶,五脏化液和五味所禁 【原文】 五脏所恶(1):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2):心为汗(3),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4),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5):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味所入,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味所入,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1),肺为咳,肝为语(2),脾为吞(3),肾为欠为嚏(4),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认为各种食物补养对应的五脏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认为各种食物补养对应的五脏 【原文】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1)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2)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原文】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1),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2)。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04-25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针刺治疗 针刺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脏各自所主的时令以及治疗原则和禁忌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脏各自所主的时令以及治疗原则和禁忌 【原文】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1),下晡(2)甚,夜半静。肝欲散,...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及五味治病的原理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及五味治病的原理 【原文】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1),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2)之时,死生之期也。 【...
08-15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五行学说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原文】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4),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 太阴...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原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1)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2)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3)。府精神明,留于四脏(4),气归于权衡。权衡(5)以平,气口成寸,以...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诊法的要点,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诊法的要点,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1)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2)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3)...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的脉时相应关系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脉时相应关系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以及与时间五行属性的相互变化关系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以及五脏与时间五行属性的相互变化关系 【原文】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1),传之于其所胜(2),气舍于其所生(3),死于其所不胜(4)。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的区别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病,死脉的区别 【原文】 夫平心脉来,累累(1)如连珠,如循琅(2),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病心脉来,喘喘连属(3),其中微曲(4),曰心...
08-09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平脉 病脉 死脉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脉证相兼诊病及脉反四时和真脏脉与胃气的意义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脉证相兼诊病及脉反四时和真脏脉与胃气的意义 【原文】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1)安卧。尺热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
08-08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真脏脉 胃气 钙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寸口脉的诊脉法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寸口脉的诊脉法 【原文】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1)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
08-07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诊脉 寸口脉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的虚里诊法及其主病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虚里诊法及其主病 【原文】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1),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2),脉宗气也。盛喘数绝(3)者,则在病中;结而横(4),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注释】 (1)虚里:指部位,在左乳下乳根...
04-21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虚里诊法 虚里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及其四时五脏病死脉表现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及其四时五脏病死脉表现 【原文】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1)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2)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3)甚曰今病;脏真(4)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04-20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死脉 胃气 钙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以脉律来判断平脉,病脉,死脉的诊脉方法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以脉律来判断平脉,病脉,死脉的诊脉方法 【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1)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2)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3)脉五动,闰以太息(4),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5)。...
04-19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诊脉 平脉 病脉 死脉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寸口脉多种具体脉象的变化及主病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寸口脉多种具体脉象的变化及主病 【原文】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1)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2)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仆(3)...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的色脉合诊法和尺肤诊法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色脉合诊法和尺肤诊法 【原文】 帝曰:有故病(1),五脏发动(2),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3)其脉小色不夺(4)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
08-06栏目:【黄帝内经】 相关内容: 黄帝内经 色脉合诊法 尺肤诊法
全文阅读 -
黄帝内经中五脏脉象主病及外感病传变机理及治疗法则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五脏脉象主病及外感病传变机理及治疗法则 【原文】 心脉搏坚而长(1),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而散者,当病灌汗(2),至今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