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养生之道 >

历代各家养生文化

发布时间:2011-12-07 06:31:56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养生之道

各家养生的共同趋向茹毛饮血、树叶蔽体的人类祖先,随着一道闪光———火的发现,从而知道了生命的重要,并越来越强烈地追求养生防病、长生不老。

相传早在阴康氏部落,因水渎不疏通,阴凝潮湿,不少人关节不利,于是发明伸筋骨、动肢节、跳“大舞”的养生方法。

黄帝抱龙角、骑龙身,摇首摆尾,飞天成仙。他虚心向养生大家广成子请教养生方法,为了求教,黄帝跪膝而行、再三叩头,广成子才教他至精之道,窈窈冥冥,昏昏默默,抱神以静,形将自正……黄帝还会集了不少名医兼养生家,如精通导引术的俞跗就是他手下的大将兼名医。

详解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自测题,怎么调理,食疗药膳

夏朝开国大王禹在治理洪水中,患了偏枯病,为了治病健身,大禹发明“禹步”,移动左右脚,配合呼吸运气。后世药王孙思邈非常推崇,并加以整理。

殷商大夫彭祖,是颛顼帝的玄孙,从夏代活到商代,活了八百多岁。常食桂芝,善于导引、行气。他还精通烹调,并因此而受封于彭城,注重饮食养生,并发明脐敷法。

商朝开国宰相伊尹也精于烹调,善于养生,辅佐汤灭了桀,可惜后被太甲所杀。

王波: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功效与禁忌,长高,命门穴,生长激素

秦始皇仰慕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州,派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渡海东去,以求取长生不老仙药。海涛汹涌,碧波万里,徐福一去而不复返。

汉武帝宠信方士,敬祀鬼神,服食丹药,乞求羽化登仙,与天地共存……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求仙修命者、仁登寿域者、有高超的养生技巧或养生上有独到的见解者,数不胜数,而多姿多彩、神奇迷人的养生专著历代不衰,层出不穷。

道家鼻祖老子自然无为、致虚守静;庄子逍遥齐物、坐忘心斋;儒家圣人孔子安贫乐道、立德仁寿;孟子尽心知性、通体浩然。

林洪生:沙参玉竹麦冬汤的功效与作用,做法,润肺,清肺,防肿瘤

《黄帝内经》集先秦养生之大成,全面阐述了养生原则、生命规律,奠定中国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汉代为求长生,烧炼仙丹,但是丹砂、硫磺终不能度人,反而致人殒命。于是外丹一变而为内丹,元精元神,任督周天,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大益生命。

医圣张仲景,作为临床学奠基人,不仅精通医药,而且注重养生。

他在《金匮》中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养生原则。

神医华佗,精通养生之术,年将百岁,犹有壮容,耳聪目明,倡动形养生,创五禽之戏。

汉魏六朝,位居“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长好老庄,刚正疾恶,不仅精乐理,善鼓琴,而且精通养生之道,著《养生论》,主张形与神相存相依,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养身,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夫人静居独行,导引吐纳,传《黄庭》真经。抱朴子葛洪,集修炼服食金丹之要法,著《抱朴子内篇》。山中宰相陶弘景,糅合道佛,博采各家养生经验,编著《养性延命录》、《养生经》、《导引养生图》。

隋唐药王孙思邈,存想内视,雅素净洁,养性辟谷,退居补益。静养与运动兼顾,节欲而不绝欲,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养生养性,简易可行。传“千金”二方,既有食疗,又有药补,更重老年保养。

司马承祯,以老庄为本,融合儒家正心诚意、佛教止观禅定学说,阐述了收视反听、遗形复照、遂我自然、修我虚气的内修理论,强调“无心”———不动心,无恼无著,不逸不恶,创立服气、导引法。著《天隐子》、《修真秘要》。

宋元时期,中医流派纷呈,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不仅开辟老年病防治的领域,而且促进了养生学的发展。

司议郎蒲虔贯总结前人养生观点,著《保生要录》,强调简易实用的养生方法。著名养生家陈直注重老年养生,从老年生理特征探求养生之道,创作最早的老年养生专著《奉亲养老书》。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作《饮膳正要》,成为营养学名著。

由于宋代真宗、徽宗狂热崇拜道教,道教得以大大发展,宗派众多,其中内丹派声势最大,出现了众多著名道士兼内丹养生大家。

华山道士陈抟老祖不仅传先天图于后人,而且创造二十四节气坐功导引、睡功,著《指玄篇》、《阴真君还丹歌注》等。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主张“全神炼气”,著《摄生消息论》、《火丹直指》。洞虚子倡药食养生,按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调摄,著《泰定养生主论》。道教学者李鹏飞综合修身卫生之道,主张惩忿窒欲,著《三元延寿参赞书》。

宋元理学大家引释、道、儒,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虽然这种主线有其负面影响,但是作为实现这种主张的重要途径———静坐,对养生还是很有意义的。邵康节在静坐中感悟到“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理学大师朱熹“闲中静坐,收敛身心,颇觉得力”。西山先生真德秀,精运气之术,编制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气功养生法,作《卫生歌》。

大文豪苏东坡曾反复钻研胎息法,闭气于胸膈,似动不动,如同香炉盖上烟,汤瓶嘴中气。他还练得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热衷于五禽戏,他在诗中写道:“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啄吞自笑孤鹤,导引何妨效五禽”。他还精于龟息法、踵息法。年近九十而精力充沛,熟读万卷书而眼睛犹明。

唐宋时期是养生气功高度发达的时期,内丹气功、存思气功,经东汉到此时,已完全成熟。

明清两代重在汇集前人成果,纂辑专书秘方。其中在养生理论实践方面贡献最大者,首推张介宾。他在《类经》中专辟“摄生”类,并作《治形论》,提出“养形”,认为“形”即精血,治病要以形体为主,养生要以养精为先。他的《景岳全书》,对养生、房中有十分精当的论述。

明代御医二龚———龚廷贤、龚居中,分别作《衰老论》、《万寿丹书》,搜集大量延年益寿秘方。高濂《遵生八笺》以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第一要义,从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等八方面汇集前人养生精论。明代养生名著还有胡文焕《类修要诀》、冷谦《修龄要旨》、万全《养生四要》。

明清名医大多既论治病又论养生。明代名医赵献可力主以温补药物峻补真火,主要保养真火、保养命门、保养真阳元气。李中梓提出养心、养肝、养脾、养肺、养肾的调养五脏养生法。清代名医汪绮石《理虚元论》提出六节、八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的理论。曹庭栋《老老恒言》总结日常生活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叶天士提出中年以防“阳明脉衰”为主,老年以防“肾虚”为主,提出“久病入络”新理论,开拓活血化瘀治疗老年病新思路。徐灵胎认为人的寿命决定于“定分”,元气的盛衰存亡,力主“谨护元气”。

明清养生重点对象是老年。虽然孙思邈早就提出“养老大例”,但真正予以重视并达到普及程度却是在明清。当时出现的《寿世保元》、《老老余编》、《老老恒言》等书都是专论老年养生和老年医学的。就养生方法而言,虽然明清时期并无多大创新,但开始出现综合多元的特点,动静结合、练功与食药结合。

近代由于社会动荡,外族侵侮,至新中国成立前,养生文化衰落并濒临绝境。此期几乎没有什么养生专著问世,惟有静坐养生曾掀起热潮。佛教居士蒋维乔出版的《因是子静坐法》,不仅用现代生理、心理学剖析了静坐的机理,而且详细介绍了静坐的方法,为佛教静坐(坐禅)的推广立下汗马功劳。另一位影响极大的静坐推广者是丁福保,他的《静坐法精义》宗于佛家坐禅并兼有儒家色彩。其他养生著作还有席裕康《内外功图说辑要》、沈宗元《中国养生辑览》等。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任何搜索引擎中搜索一下“ 百年养生网 ”即可快速到达本站。